台灣需要更多的 愛 與 被愛

台灣需要更多的 愛 與 被愛

台灣需要更多的 愛 與 被愛



股神巴菲特在美國大學演講時被提問:「你認為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巴菲特沒有談到財富,而是說:
「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就會發現,衡量成功的標準,是有多少人在真正關心你、愛你。」
「金錢不會讓我們幸福,幸福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活在愛的關係裡。」

功利主義之下的社會成本
當整體社會流於表面式地去評斷一個人,加上網路的發達,導致處處都要比較,穿什麼樣的衣服、吃什麼高檔的餐廳、戴什麼樣的錶款、開什麼樣的名車、住什麼樣的豪宅、一年出國幾次,無形中,我們都陷入了金錢的制約。彷彿只有賺更多的錢、擁有更多的名氣與權力,才是富足的象徵,真的是這樣嗎?
是否發現,我們生活周遭,有越來越多精神狀態異常之人,縱使言行舉止及穿著正常,但卻難掩其心靈的憂鬱、焦躁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看似活著但卻失去了心靈的平靜,再多的物質、財富也無法彌補。

父母為了拚經濟、同儕之間為了被接納受肯定的歸屬感、成人之間互相競爭比較,而漠視了許多需要被關心的心靈,塵封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敞開而柔軟的心;問題到了嚴重的程度之後,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認,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最終,我們必須共同承擔;近幾年的社會案件,恰好給我們許多的震撼及省思的機會。

也許你我都是加害人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社會事件也許是從小到大,長期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是否能大聲的說出:「我在求學階段從來沒有排擠過同儕?」,否則,這或許是間接傷害他人心靈的原因之一,而我們不知道而已;走出這樣傷害的人,是他很努力,是他原諒了無形傷害過他的你,而能夠回到社會與他人相處;那麼走不出來的人呢?他們逐漸地被社會邊緣化,成為我們口中「怪怪的」人,這,似乎有點諷刺!
我必須為我在求學階段排擠過別人而懺悔,我不知道他現在過得如何,我更不希望有一天我的同學因為精神狀況而發生類似的事件,出現在社會頭版。。。

當社會大多數的聲音是一命償一命、甚至處以極刑時,我們是否又讓殘破不堪的社會加深彼此的對立?當那一拳打在加害人的頭部,多數人大聲讚賞,這個社會還能冷靜思考事件發生的原因嗎?總是習慣性下意識的直接批判結果,而不探究根本原因,正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孩子的母親,給這個社會,紮紮實實的上了一課。




0

資金派對在台灣 然後呢?

資金派對在台灣 然後呢?

資金派對在台灣 然後呢?


台股從農曆年後,至今已上漲1,200點,這一波行情想必很多人都覺得莫名其妙吧!許多操作選擇權的專業人士,也告訴儀家:這陣子賺錢都賺得一頭霧水,百倍的報酬莫名入袋。聽得我好生羨慕;台灣的總體經濟不佳,股市受惠於國際資金匯入,外資究竟在想什麼?為何選擇台股做為資金停泊的標的呢?這一波行情能持續多久?


台股基期低穩定度高殖利率吸引人,加上市場普遍認為美國聯準會短期內不會升息,因此熱錢大舉進入亞洲,台股便成為這幾周外資的首選;大盤指數已經來到8800點的壓力,高點震盪不易操作,建議已進場的投資人,可以開始停利出脫持股,未進場的投資人,現在進場套牢的機會大增,切勿續追。


三月不放空 四月要保守

2/17在我的個人臉書上,提醒了大家未來一段時間別做空,原因不外乎是全球主要地區的央行政策都是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政領經,這是政治不是經濟。先進國家飽受通縮威脅,新興國家成長減速,但是為了維持經濟復甦的力道,各國央行開始降息降準,甚至實施負利率,各種極端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目的都是為了拉高通膨,因為實務上,處理通縮的棘手程度更勝通膨。


因著上一段論述的邏輯,實體經濟並無顯著成長,但卻造就了過去八年來的資產價格推升榮景,泡沫越吹越大,時已至此,推行負利率這般異常極端的貨幣政策出台後,全球經濟復甦仍是欲振乏力,難有效果,各國政府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結構性改革,而非「搞貨幣,不搞政策,不搞產業」、「只有政治,沒有經濟」,否則日本的失落20年,恐將在全球上演。


熱錢離去後,你的投資何去何從?

這一個多月的狂歡,終有落幕的一刻,如同灰姑娘到了午夜12點,必須回歸原形,此時在深夜的十一點幾分?無從得知;貪婪的人類終究必須為了「提前提錢」的假性榮景付出代價,嗎啡只能壓抑痛苦,無法確實根治,但卻帶來不可言喻的副作用於未來的某一天


儀家作為專業的財務顧問,深知台灣人身邊絕對不缺金融商品業務員,但卻缺少一位或是一個團隊替你的財務給出建議(保險買太多?不必要的支出是哪些?稅務規劃怎麼做最省?財富傳承怎麼做才不致使子女反目?)幫你想到你人生中沒有想到的資金缺口一份專屬於你的財務計劃書陪你一起執行審視當初的規劃


一通電話,會改變你對於理財規劃、投資理財、財務規劃的視野。




0

六年期保單熱賣沒告訴你的事

六年期保單熱賣沒告訴你的事

六年期保單熱賣沒告訴你的事


證券營業員也要賣保險
前陣子我的手機傳來一封訊息,做為財務顧問的我,心裡有些五味雜陳,台灣的財富管理業,何時才能跳脫以商品推銷為導向的思維模式,朝客戶及企業雙贏的方向邁進?在台灣的金融體系下工作的理專、業務員、行員,何時才能不再只是企業一昧追求業績成長的棋子,一切以達到業績目標為依歸?



以台銀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1.205%,存100萬元,年息1.2萬元,保險公司以「定存愈存愈薄」為訴求,主打繳費6年期的還本終身保險,繳費期間第2年就可領回生存金,繳費期滿後領更多。

六年,不如放定存就好
若以打敗定存為目的,前六年所領的錢無法達成此目標;第七年開始乍看優於定存,但站在財務顧問的角度,「時間價值」必須納入考量,十年下來,年化報酬率僅1.5%左右,試問,究竟這張保單到底要解決的是什麼需求呢?

保本?真的放在銀行就好;
打敗定存?除非能確認十年左右都無須動用此資金,否則根本無利可圖,若一旦有不可預期的資金需求,損失的不只是本金,也損失了過去一段時間可創造的價值。
轉嫁身故風險?定期壽險才是轉嫁身故風險的工具
解決長壽風險?年金險才是解決退休資金不足的主要工具,年金險在同樣的條件下,每年領取的金額,相差近一倍

六年期保單的錯覺
短!台灣人的性格,不喜歡等、希望越快擁有資金的掌控權越好、喜歡有領錢回來的感覺,也因此許多商品到台灣來,配息變成了吸引客人購買的主要訴求,甚至不在意配息的來源來自於本金,這類型六年期邊繳邊領的保單,不也是抓住了台灣人的口味?每年所謂的領息只是讓你有賺到的錯覺罷了。

每種商品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也許是財富傳承、稅務考量、強迫儲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條船,但是若是以利率打敗定存打敗通膨提領有賺到為主要訴求,我認為是非常不妥的,保險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定義:「本法所稱保險,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交付保險費於他方,他方對於因不可預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所致之損害,負擔賠償財物之行為。根據前項所訂之契約,稱為保險契約。」,保險應該回歸保險的本質,尤其台灣人手兩張以上的保單,但是壽險額度卻不到一百萬,各位是否認為哪裡怪怪的呢?我們是否又誤會了保險的實質功能呢?

期許台灣有一個健全的金融環境
在國外,不論是壽險顧問、理財顧問、律師、會計師,都是以提供專業來向顧客收取合理諮詢費用,但是在台灣的酬佣制度及不斷上調的業績目標制度下,「理財」兩個字,成了金融財團的營利手段,以手續費收入來考核員工的績效,既然要達到目標,員工理所當然會選擇對達成目標最快、最有利、最容達成的產品,也就是保險,為主要販售工具。

儀家,本持著希望台灣更好的精神,腳踏實地做真正對的事情,財務規劃以客戶利益為優先的精神,一點一滴的散播出去。


吳儀家顧問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mmaWu0513?fref=ts

0

人生最後一哩路-退休規劃

人生最後一哩路-退休規劃

人生最後一哩路-退休規劃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解決『死得太快』的問題;但是在二十一世紀,都是在解決『死得太慢』的問題。」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生得少、活得久、生病走不了」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隱憂,政府長年財政赤字,即使有心想規劃長期照護,卻苦無財源,導致一年拖過一年,最後,受苦的還是所有的普通老百姓。

退休規劃-目標倒推法
人生有很多選擇,可以選擇是否結婚生子、是否買房買車,唯一不能選擇的是「一定得退休」,但是對多數人而言,退休太遙遠,因此錯過了透過時間的加乘效果來達到退休目標的機會,「準備時間越長,每年投入金額越少,財務壓力越小」。

Q1:希望幾歲退休?必須切合實際,希望不是奢望
Q2:退休期間有多長?目前以台灣平均餘命約80歲來推算,因此80歲減掉退休年齡
Q3:希望退休後每個月生活支出為多少?必須考量醫療費用

通常諮詢完上述問題後,八成會落在1,000~1,500萬之間,我會以2%的通膨率回推上述金額,接著選擇規劃的工具(每年報酬率),之後推算出:現在開始準備,每個月必須投入多少資金?幾年後能夠達成目標?

退休規劃必須穩健且專款專用
退休專戶禁不起任何因景氣波動所造成的損損失,我見過許多在股市中賺到好幾桶金的投資人以此作為退休準備,但這幾年遇到更多因景氣循環又短又急,賠掉八成退休金而不得不繼續工作延後退休的案例。
退休專戶也禁不起挪為他用、中途提領及中斷;時間不會再重來。

顧問天天都在碰類似的案子,苦口婆心,希望您少走冤枉路,我們說別人的血淚故事給您聽,但是不要讓別人的故事變成你的事故。

此外,除了退休後的生活費用外,醫療費用更是重要的支出項目之一,為何老人家常說久病無孝子?難道真的是孩子不孝嗎?龐大的醫療費用、看護費用,甚至是請不起看護只好辭去工作的薪水損失,下面還有孩子必須養育,子女之間因資金不足或照顧時間分配不均而漸有嫌隙,這些壓力都因時間的增長而與日俱增。替自己多準備一筆醫療照護金,除了替家人子女著想外,也不會導致退休金提早用罄所衍伸出的問題。

規劃要趁早
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到四十歲時才開始為退休儲蓄,但卻發現,必須要延後退休或是增加資金提撥,才有辦法按照計畫退休,最大的原因出在於沒有趁早思考未來會面臨的壓力在哪裡?一生會面臨哪些錢關?
未來孩子出生總花費是多少?有什麼花費?
買房應該要如何計劃?應該買嗎?是否會導致其他規畫出現重大缺口?
買車是需要且必要的嗎?為了方便兩個字而買進負債(車子在資產負債表中為負債)

因為開始就錯了,導致一路錯下去,退休後面臨「存款不足」的問題。

「長久而言,重要的不是你能賺多少錢,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留住多久。」

0

醫美植牙業連續多年列重點查稅

醫美植牙業連續多年列重點查稅

醫美植牙業連續多年列重點查稅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B5)

國稅局每年都會列出重點查稅行業,今年為:
1.        高價月子中心
2.        老人照護所
3.        醫美診所、牙醫植牙業者
4.        網路名氣商家
5.        夜店
6.        食品業
7.        觀光休閒業
8.        茶飲業

醫美診所、牙醫植牙業連續十年進榜
2007年開始,國稅局便已持續關注高自費項目的醫療業,包含中醫、牙醫、醫美、眼科








盛亞顧問-醫師們經營診所的諮詢顧問首選
由有實際經營診所的資深連鎖醫療業業主會計師勞務博士財務管理顧問的強大陣容組成,提供各大醫師們「診所經營管理諮詢」、「帳務管理諮詢」、「勞務諮詢」、「個人資產配置諮詢」。

「診所經營管理諮詢」- 一條街有八間診所、診所比便利商店還多的情況,經營要如何突圍?EX:診所經營應該要將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導入,才能留住優秀醫師。

「帳務管理諮詢」- 過去都用核定的方式申報,但現在國稅局開始要求診所設帳,如何因應?

「勞務諮詢」- 面對擴大勞檢,診所應該注意哪些事項?診所常見哪些缺失?

「個人資產配置諮詢」- 診所除了印花稅,其他所得都是併入個人綜合所得課稅,因此個人資產必須與診所帳務管理之間合理呼應,又何謂合理性呢?

盛亞顧問諮詢見證

桃園牙醫師公會學分講座

幸福無遠弗屆,開啟你的新世界
歡迎來電盛亞顧問諮詢專線 (02)-7736279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