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需要更多的 愛 與 被愛
股神巴菲特在美國大學演講時被提問:「你認為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巴菲特沒有談到財富,而是說:
「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就會發現,衡量成功的標準,是有多少人在真正關心你、愛你。」
「金錢不會讓我們幸福,幸福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活在愛的關係裡。」
功利主義之下的社會成本
當整體社會流於表面式地去評斷一個人,加上網路的發達,導致處處都要比較,穿什麼樣的衣服、吃什麼高檔的餐廳、戴什麼樣的錶款、開什麼樣的名車、住什麼樣的豪宅、一年出國幾次…,無形中,我們都陷入了金錢的制約。彷彿只有賺更多的錢、擁有更多的名氣與權力,才是富足的象徵,真的是這樣嗎?
是否發現,我們生活周遭,有越來越多精神狀態異常之人,縱使言行舉止及穿著正常,但卻難掩其心靈的憂鬱、焦躁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看似活著但卻失去了心靈的平靜,再多的物質、財富也無法彌補。
父母為了拚經濟、同儕之間為了被接納受肯定的歸屬感、成人之間互相競爭比較,而漠視了許多需要被關心的心靈,塵封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敞開而柔軟的心;問題到了嚴重的程度之後,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認,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最終,我們必須共同承擔;近幾年的社會案件,恰好給我們許多的震撼及省思的機會。
也許你我都是加害人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社會事件也許是從小到大,長期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是否能大聲的說出:「我在求學階段從來沒有排擠過同儕?」,否則,這或許是間接傷害他人心靈的原因之一,而我們不知道而已;走出這樣傷害的人,是他很努力,是他原諒了無形傷害過他的你,而能夠回到社會與他人相處;那麼走不出來的人呢?他們逐漸地被社會邊緣化,成為我們口中「怪怪的」人,這,似乎有點諷刺!
我必須為我在求學階段排擠過別人而懺悔,我不知道他現在過得如何,我更不希望有一天我的同學因為精神狀況而發生類似的事件,出現在社會頭版。。。
當社會大多數的聲音是一命償一命、甚至處以極刑時,我們是否又讓殘破不堪的社會加深彼此的對立?當那一拳打在加害人的頭部,多數人大聲讚賞,這個社會還能冷靜思考事件發生的原因嗎?總是習慣性下意識的直接批判結果,而不探究根本原因,正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孩子的母親,給這個社會,紮紮實實的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