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金融商品就叫理財?錯錯錯!


我經常被問到這些問題:
理財,不是買買投資商品就好了嗎? 
付了這三萬的顧問費我能得到什麼? 
我沒有錢要如何進行財務規劃?

理財,絕對是人生重要技能之一,但是對多數人來說,想碰又不敢碰,或是沒時間了解,覺得很複雜就乾脆無視,但「理財的真實意義」真的只是買買投資商品而已嗎?

這裡借用李笑來老師對於理財的定義:
存錢、做預算、控制開銷、賺更多利息、正確使用信用卡、購置不動產、投資一些多少有風險的標的,這些都是理財活動 
理財是「如何有效管理現金流」--這其實與錢多錢少關係不大。

當我們將「理財」理解為買金融商品,而不是有效管理現金流的時候,後續就造成了聽別人說買什麼會賺沒有錢所以還沒開始理財覺得理財商品會虧錢所以還是定存或買儲蓄險好了”...的浪費金錢成本、時間成本的行為。

因此,進行理財規劃的第一次會面,便是在導正大家對於理財的定義。

理財規劃流程
1.        收集資訊--收集個人或家庭的相關財務資源及背景資訊(ex:收入與支出狀況、資產與負債狀況、投資狀況、保險狀況...等等)
2.        設定目標--依照自己的想法制定目標與時程(ex:目標是預計幾年後買房,買在哪裡?頭期款準備多少?)
3.        模擬試算--試算各種可行的理財方案組合(進行財務軟體試算,製作財務報表)
4.        確認計畫--確認這是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計畫內容(依據現實狀況給予建議,是否調整修正當初的目標,爾後做最後確認)
5.        理財執行--包含收支、投資、稅務等資產配置與獲利(開始透過工具實際執行資產配置)
6.        修正計畫--依照執行現況,持續修正並改進計畫細節(計畫趕不上變化,因此必須隨時調整)
7.        達成目標--也就是實現理財目標的那天(恭喜!)

這麼做的目的?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若自己都不能了解自己的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的狀況,要如何計畫未來呢?因此了解現況是最重要的,接下來才能幫自己解決問題、計畫未來,例如:解決存不了錢的問題、解決沒有財務目標的問題、解決投資報酬率不佳的問題、要用什麼金融工具來達成財務目標。

看起來簡單,做起來著實不容易,財務規劃就是一個需要時間與耐心的人生藍圖,有專業人士從旁輔導,便能少走冤枉路,若選擇相信自己,那麼就要夠用功、時間夠多,您認為呢?

財務顧問的角色
不屬於業績導向的業務人員
提供客觀的財務諮詢建議並協助執行
以客戶利益為最大考量 ,量身訂做財務規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