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院所勞動檢查及新的經營思維模式

醫療院所勞動檢查及新的經營思維模式

醫療院所勞動檢查及新的經營思維模式

去年開始,陸續有許多開業的中醫、牙醫診所,無預警遭勞動檢查,因無法提供相關資料而遭罰鍰,因此許多服務多年的醫師們,開始詢問儀家勞務的相關規定。大型醫院一定有人資部門能夠處理,本篇針對一般診所。


醫師是國庫貢獻大戶?
許多醫師會反應,為何稅務也找我們?勞務也找我們?國家這麼缺錢嗎?
其實,從199871號開始,醫療保健服務業(醫師除外)的工作者已納入勞基法,所以一般牙醫診所、中醫診所的所有護理人員及助理均適用勞基法相關規範;再者,所有事業單位都在查核範圍內,並非單純只針對醫療院所。

查核前並不會事先通知,受檢單位不得拒絕,檢查員執行業務時須出示檢查證。

勞工意識抬頭,確實落實法規規範
法規是死的,勞資雙方是否能夠讓企業穩健經營下去,和資方是否遵守規範、政府是否善盡管理督導之責、勞工是否了解自身權益有關?如今,不可否認勞工意識逐漸抬頭,勞動檢查成為政府管理的必要手段(今年二月到五月主要檢查對象為醫療院所)過去有多少情況是雇主守法與否及員工感覺未受尊重所衍伸出勞資對立的問題?這對台灣整體產業及經濟發展並不健康,政府理應把關,但我們也應該呼籲,針對不同產業,有不同的實務樣態,要有不同的規範才是,勞檢,也要讓企業心服口服才是!

診所檢查什麼?
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有勞保高薪低報的問題、底薪給最低規定,而透過獎金的方式拉高總月薪、未付加班費、超時工作、交辦事宜時用語過於激烈...等,診所也是小型企業,當然也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因此,針對診所的勞動檢查,根據醫師會員們的回饋,主要為以下項目:
1.        員工名冊
2.        出缺勤紀錄(打卡or簽到-登記到時、分)
3.        排班表
4.        薪資清冊(必須含加班費、津貼、獎金等資料)之領具證明(轉帳or簽收),且必須與投保薪資一致
5.        勞動契約(並未強制規定,但為了避免勞資糾紛,建議訂立書面契約以具體載明雙方的權利義務較佳)
6.        勞資會議紀錄

遭罰鍰的原因在哪?
目前遭到罰鍰的主要幾個原因,基本上都不出以下幾個原因:
1.        勞健保高薪低報
2.        未按標準給付加班費
3.        勞退金短提撥
4.        缺少員工名冊
5.        缺少出缺勤紀錄
6.        缺少工資清冊

工時-四周變形工時有什麼規定?
大部分的診所因工作型態,是使用四周變形工時,因此其他的我就不多做說明,最主要的規範如下:
1.        必須要勞資會議同意
2.        四周160小時,每天不超過10小時,最多僅可延長2小時(也就是一天12小時為限)
3.        兩周內至少休息兩天
4.        妊娠或哺乳期間的女性勞工,晚上十點到翌日早上六點不可工作

其他細項規範
因為勞基法的規範實在廣泛且繁瑣,無法具體一一說明之,各醫師公會也一定已經發文給所屬的醫師會員們勞基法相關規定的訊息,至於是否有現成的範本則是看各公會是否有提供,目前,我已整理出重要的相關資料,提供所服務的醫師以下資料,若有需要參考的大醫師大院長們,可以來訊詢問索取,讓您可以比對和您現有準備資料是否有異:
1.        勞動契約範本
2.        基法規罰則對照表
3.        勞工名卡
4.        新資清冊
5.        員工出勤紀錄表
6.        勞工請假規則
7.        勞基法職業災害補償
8.        勞資會議實施辦法

經營診所不再容易
全台診所數量已超過便利商店家數,競爭激烈,這是世界奇觀,最根本的原因與整體醫療環境及許多規範限制息息相關,可想而知,接下來各政府機關會從牌照申請、勞務、稅務、規定PGY年期...等方法下手,想盡辦法提升診所的經營困難度,這也代表著經營診所的風險會向上增加,包括:醫療糾紛、勞資糾紛、稅務查核、經營困難。

醫療產業是個高管制的產業,主控權在政府及財團手上,因此,建議有心想經營診所的醫師,思維模式應該要變成「把診所當成企業來經營」,應該要加快速度思考並建立一套「經營模式」來留住您認為的人才,「企業留才計畫」、「股東互保機制」必須漸漸完善。



0

財務規劃的第一步

財務規劃的第一步

財務規劃的第一步


當下定決心開始進行財務規劃時,先問問自己:
l  「規劃目的是什麼?」
l  「準備多少錢?」
l  「用什麼工具?」
l  「花多久時間?」

0

設定財務目標不求人

設定財務目標不求人

設定財務目標不求人


當下定決心開始進行財務規劃時,要先問問自己:
「規劃的目的是什麼?」
「準備多少錢?」
「用什麼工具?」
「花多久時間?」
能夠確切完成23個問題,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規劃了,而這也代表在人生藍圖中,已經有一定的構思方向,且著墨的夠深。

找不到方向的船,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
上面四個問題,最難的是第一個,多數人自覺要開始進行財務規劃,都是
覺得應該要做
工作了好像就要開始理財
因為別人開始做,我不做好像怪怪的
電視上老師在講,我有在聽,但就是不放心
財經雜誌說可以買這個,你覺得可以買嗎?

各位是否發現,這些是原因,而不是為達目標的核心目的,因此失敗率高達八成(太忙忘記了、耳根子軟聽了就買、沒有紀律及堅持)。

財務規劃必須「倒果為因」
這裡直接舉例:
1.      希望在35歲能夠有自己的窩,不再租房子
(儀編:買在哪?頭期款,準備多少?長輩是否贊助?貸款,20年?30年?
2.      小孩出生後的教育金
(儀編:生幾個?自己帶還是請保姆或是長輩帶?一個月平均奶粉錢、尿布錢?幼兒園註冊費、學雜費?未來學才藝、安親班、補習費?
3.      每年能夠旅遊一次的旅遊金
(儀編:國內還是國外?是否帶小孩一起?
4.      退休後的退休金
(儀編:期待孩子給您孝養金?可以預期活到幾歲?幾十年後的平均生活費?覺得要準備一千萬還是計算後要準備八百萬?勞保退休金還領的到嗎?
5.      生病的醫療費用
(儀編:健保還是這麼好用?家人辭職照顧還是請個看護?

所有的規劃都是環環相扣,且必須定期檢視,而預料之外的事也會影響當初的規劃(萬一不小心多生了一個、生了場大病),許多的萬一會無預期的跑出來,也許會影響整體的配置狀況,也許不會,因此維持財務的相對彈性是很重要的,別一股腦兒全部進行規劃,現金部位至少要有半年的家庭或個人生活所需比較保險。

人生每個階段有其不同的課題,每個人的收支狀況都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看了許多工具書卻僅止於,而無法的原因,買保險的雙十法則,真的大家都適用嗎?資產配置的631法則,真的適合你嗎?這的確是檢視財務狀況的方式之一,但,真的因人而異!

收入就是這些,開源?或節流?
我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嫌錢太多,但財務規劃的目的並非不切實際地無限上剛,月收入兩萬四萬十萬二十萬一百萬?一個人還是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問題要解決,規劃應該要務實的面對它、處理它。

月收入兩萬,則去思考這份工作是否非你不可?是的話,去要求加薪,否則離職,因為你值得更好的待遇;不是的話,進修或培養專長是唯一的路。此時財務規劃不在考量範圍,開源是首要課題,除非打定主意省吃儉用過的去就好。

月收入十萬,但經常資金緊缺,是花費過高?還是家庭人口較多?抑或是資產配置出了問題?層層抽絲剝繭這些,決定了應該要開源或節流。

規劃的目的是細水長流、是基本生活無虞、是維持尊嚴,不是賺大錢
許多人會反應,做了規劃後就必需在花費上有所節制,不再想吃大餐就吃大餐、不再想出國就刷了機票出國去,是的!規劃的確會排擠到多餘的生活花費,所謂多餘指的是需要or想要,儀編也希望有那個福分餐餐鮑魚魚翅、豪華環遊世界呀……;有句俚語:「好天累積雨來糧」,意思是要平時就該準備不時之需,這份收入能夠一直維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水準能夠維持多久?

世界變得太快,我是否有能力跟得上?充滿了不確定性,何不在確定的時候多替不確定的未來著想?起碼在需要的時候會去感謝那個節制想要的自己。

財務規劃不會讓我們大富大貴,但起碼「在需要用錢的時候,能夠有錢用」,各位可以好好咀嚼這句話的意義。

祝福各位在財務規劃的道路中,找對人、做對決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