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誤區,累積財富的過程為什麼總是在踩坑?(六)


累積財富的過程如同打電玩,要達到心目中財富自由的終點,有許多的關卡要突破。正所謂一文錢逼死英雄好漢,現實世界中的「錢關」如果過不了,不像虛擬世界重來就好。


上一篇小新的故事,知道了他雖然努力的省吃儉用,並參與了金融市場的投資,但是結果卻不如預期,我建議小新不要太急之外,今天來談談他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

誤區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賭博式投資


人多的地方,停、看、聽

這幾年打著「高配息」旗幟的理財商品可說是各金融機構的金雞母,諸如:目標到期債保單、高配息基金、高股息ETF…。高配息三個字如黃袍加身,冠上這三個字就是銷售保證。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許多數據都顯示這些理財商品的績效無法達到當初做決定時的期望值,甚至損失慘重,尤其近幾年股市大多頭,兩相比較之下,心裡的落差更是大。

購買配息類型的產品,報酬率的計算方式應為:本金增長率+配息率

簡單舉個例子:假設配息前的基金淨值是100塊,基金每年固定配息5%給投資人,除非基金淨值能夠長年維持在100塊或以上,否則基金淨值下降,則投資人拿到的配息金額也會跟著下降,遑論基金淨值大跌導致整體投資績效不佳。下面這張圖是小新所投資的月配息基金三年來的表現。


配息基金對於退休族群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因為每個月都能領錢的感覺很是「安穩」,然而若沒注意到本金一直在虧損的話,實則是拿自己的錢匯給自己,還繳了高額手續費給金融機構

此外,有在工作族群,比起配息型基金,更適合投資累積型基金。你的工作收入就是每個月現金流的主要來源,比起把投資的錢領回來,更重要的是不斷地累積、創造複利效果。同樣地,若有買儲蓄型保險,那種每年可以領一些錢回來的險種也是比較適合退休族群

然而,不清楚配息產品會讓本金有可能虧損。這不是最糟的狀況。

對於根本不知道自己買的理財商品究竟能帶給自己什麼價值的投資人來說,買配息產品的投資人起碼清楚知道自己是為了一年可以領多少錢?以及,這筆錢可以做為什麼用途。

最糟的正是這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坑,它包括了這些外在現象:
最近熱賣的投資產品是…」、「聽說…」;
「先想著獲利,忘了了解風險」;
「向外尋求機會,卻沒問問最關鍵、最核心的“自己”」;
「期待投資獲利,但卻“憑感覺”認為會賺錢,或是別人跟你說會賺錢」。

上述的思維方式,有時會如同患上失序症的倉鼠,不斷地在原地轉圈圈,最終不是金錢消耗殆盡,就是把靠著勞力所獲取的收入持續丟入這場賭博遊戲,直至體力也消耗殆盡。

依靠投資的確能更快的累積財富,但前提必須先問問自己:「你的現實(目標)是什麼?」

多數人會回答:「想透過投資多賺一點錢,未來讓自己及家人過上好一點的生活」。這樣的回答過於籠統。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在財富的世界裡,什麼是現實?

多賺一點錢---「實際數字是多少?需要多少?」
未來---「多少人的未來?時間多長?要到幾歲?」
好一點的生活---「好到什麼程度?要多少錢才足夠支撐你所謂好一點的生活?」

這張表格就是面對現實,並且前往美好的橋樑。


否則,「投資」如果是位仁兄,他就是那位啞巴吃黃蓮,老是站在第一線替你的「踩坑的理財思維、金錢思維」擋子彈、背黑鍋的仁兄。

小新這次投資的不順遂,是不夠清晰的理財思維所產生的結果。除了上一篇提到的「誤區五:本金不多時,急著想獲利」的坑以外,同時也踩到了「漫無目的,戴著鋼盔往前衝」「依樣畫葫蘆」這兩個坑。還沒看過這三篇文章的讀者們,也可點選文字連結跳至該頁面閱讀。

其實,處理投資不難,難的是處理你的「心」

做好資產配置、被動式價值投資法,並且跟時間做朋友,一切都自然能夠水到渠成。這些在我的往期文章也都能找到,未來針對投資組合配置的部分,也會將各種常見的投資工具之優缺點進一步的說明並分享給大家。

累積財富過程的六大誤區已經更新完畢。

面對財務這般複雜的課題,或許我的理解未必都對,即便已有多年經驗,也依然會擔心講錯、講得不準確,然而這些都是希望能幫到你少走彎路、少犯一些錯誤、少在金融市場上繳學費的多年精華總結。

總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穫。我們下個系列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累積財富的過程能夠因周全的計劃而少走彎路。

我們的生活是可以朝著自己夢想的那樣去發展,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勇敢的邁出那一步。 

歡迎來信預約諮詢、進一步了解。

感謝你的閱讀,請持續關注我的文章!


預約諮詢 收費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